- 杨波;
思政课话语虽然直观地表现为教学的语言形式,但它并非单纯的教学话语表达,而是由教学话语、教材话语、学科话语、理论话语等诸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,各要素间的关联互动影响并制约了思政课话语的本质规定性。在诸要素的静态耦合中,思政课话语不仅表现为教学话语的通识性,更通过教学话语的引导,彰显了教材话语的规范性、学术话语的学理性以及理论话语的真理性;在诸要素的动态转换中,思政课话语不仅表现为教师主导的“自上而下的话语灌输”,也强调了学生主导的“自下而上的话语反馈”,体现的是话语实践的一以贯之和循环往复;在诸要素的镜像对比中,思政课话语摆脱了“工具性”的遮蔽,凸显出了其政治引领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价值。
2025年16期 No.751 53-56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80K] [下载次数:156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10 ] - 谢丽丽;
实践教学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,其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。当前,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,集中反映了其从“外延扩张”向“内涵提升”转向的困境。立足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根本遵循,需从强化理论引领,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框架;精准教学对接,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转化;整合育人资源,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资源;创新评价方式,构建动态反馈与长效保障机制四个维度,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化进路,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从形式创新转向内涵式发展。
2025年16期 No.751 57-60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83K] [下载次数:443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8 ] - 李函章;刘智丽;
对话教育理论以其对教育中权力关系的解构和对主体间性的张扬,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型提供了破局之钥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对话教育,不仅有着深厚的哲学教育学根基,更扎根于中国教育实践的沃土,回应着时代青年思想成长的迫切需求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对话教育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、思想性、意识形态性等根本属性也有着自身特性,集中体现在价值导向、核心内容、师生互动与矛盾处理等维度。具体到教育教学实践中,应沿着构建对话生态、锚定对话内容、创新对话方法、拓展对话场域、强化对话实效的路径开展对话教育建设。
2025年16期 No.751 61-65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96K] [下载次数:161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8 ] - 黄长义;崔锦文;
针对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”课教学中面临的学时有限、吸引力不足、实效性待提升等问题,探索构建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成为破解之道。构建这一模式,需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,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,坚持课内课外、线上线下相结合。该模式以“问题—思考—探索—解答”为教学过程,以“启疑—冲突—辨析—共识”为逻辑进路,以“知惑—解惑—赋能—释能”为目标要求,通过重构知识模块、组织专题教学、设计探究课题、完善考核体系等实践路径优化教学全过程,最终实现课程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的提升。
2025年16期 No.751 66-68+8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82K] [下载次数:207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6 ]